地摊虽小,却能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种种。今天这篇文章仍然在这个话题的范畴内,但更希望从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管理的角度,通过考察其他城市的做法,引出一些对于街道经济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以下的内容对同行以及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启发。
《波士顿公共空间策略性导则》
2018年8月,美国波士顿发布了名为《波士顿公共空间策略性导则》(此后简称为《波士顿导则》)(Tactical Public Realm Guidelines)的报告,试图通过这个导则,对波士顿公共空间的管理和改造提供依据。
这个文件的发布距离今只有不到两年,可见不论哪个国家,不同的城市都在不断地适应自身创新迭代的复杂进程。这份报告的前言中写道,在过去的公众咨询进程中,发现了市民的一种需求:“对未被充分利用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加以回收和改造,使得社区可以享用。”此外,这份文件中还着重提到:“波士顿对于街道角色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与其仅仅作为交通网络而服务于机动车,我们的街道空间同样可以用来进行聚会、创作和实验(convene、create and experiment)。”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波士顿导则》提出,城市街道的新角色可以包括:- 以街道为客厅(Streets as Living Rooms)
- 以街道为画布(Streets as Canvasses)
- 以街道为实验场 (Street as Experiments)
当街道作为客厅时,人们可以在街道空间上聚会、放松以及餐饮,这样的客厅既可以置于十字路口的交汇处,也可以置于人行道旁。当街道作为画布时,人们可以在路面上进行有意义的艺术创作。在这里岔开一句应个景:就在两天前,华盛顿在白宫背后的16街上刷出了大大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生命很宝贵) 字样,可以说是践行《波士顿导则》的表率。
华盛顿16街上的“以街道为画布”,图片来自网络
当街道作为实验场时,人们可以在街道上实践改善城市生活的各种技术和想法,包括共享单车,免费充电的座椅。我们可以看到,波士顿已经开始将街道作为一种场所营造的来激发更多城市的空间活力。与此同时,作为公共领域的街道当然也不能让人随便使用,因此,在接下来的文本中,《波士顿导则》通过策略广场(Tactical Plazas)、口袋公园(Parklets)和露天咖啡(Outdoor Cafes)三个主要街道创新形式对公共空间的营造进行了描述。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导则中对tactical这个词的使用。中文的翻译中,tactic可以被翻译成“策略”,但更标准的翻译是“战术”。和“策略”(strategy)相比,“战术”(tactic)则更为具体,更具有实操性。《波士顿导则》在标题中专门用了tactical这个词,而非strategic,可见其用意在于对实际操作的直接指导作用。策略广场
策略广场(Tactical Plaza)是这个导则中最有代表性、最精彩的一个元素。波士顿的街道中,有很多不规则的形状,导致有一些街道空间并未被有效利用。而这些空间则可以被激活为有效的公共空间。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这个三角形的空间虽然是道路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对交通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促进作用,反而或许会带来车辆乱穿的混乱。于是,这个空间就可以被改造成一个小广场。这里将由特殊的铺地、交通管制桩和边界线等元素构成,并在其中放置城市家具:有盆栽植物、有桌椅和遮阳伞——如果这样的街道改造发生在我们国家,或许是个喝啤酒吃烤串的理想场地?
这种策略性广场有多种可能被实现的场景,包括消除冗余道路、完成街角、填充斜切路等等。下面这四张图可以给我们直观的指引(蓝色的就是可以变成策略广场的空间):
策略性广场的改造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所有人和机构都可以对这样的空间提出改造建议,并在政府的网站上提出申请。申请得到通过后,城市会有专门的设计师对广场进行城市设计,之后,设计方案会通过公众咨询,并最终交由政府批准。批准完成的广场则可以进入施工交付阶段。
回到地摊这个话题。地摊的未来归根到底在于管理: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摆摊。而来自波士顿的策略性广场,或许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Parklet)是一个针对人行道比较窄,将一些街边的车位(通常由两个车位组成)改造为供人们休憩的公共空间的策略。这些口袋公园可以是交流聚会的桌椅、可以是花园或是艺术装置,也可以放置一些停自行车的空间。
有意思的是,导则中提出,这些口袋公园的经费应当主要来自临街的商业。举个例子,M先生在街边经营一个咖啡馆,但咖啡馆的座位不够,M可以申请自己出资,把门口的两个车位改造成这样的口袋公园,这样一来,客人就增加了可以坐的地方。上面这张照片,就是在一个餐馆门口,将停车位改造成口袋公园的典型案例。露天咖啡
露天咖啡(Outdoor Cafes)和口袋公园非常类似,也是沿街供人们吃喝休憩的场所,而且通常和延街的商业相连。和口袋公园不同的是,露天咖啡不仅仅可以由停车位改造,还能在比较宽的人行道上设立。看到上面这张示意图,我们是不是有非常熟悉的感觉?是的,其实所谓的“露天咖啡”,就是我国很多地方地摊的一种形式,这种从店里拉出几张桌椅,在人行道上圈地使用的方式,搁在波士顿是露天的咖啡,搁在我国,就是克强总理所说的,“人间的烟火”。这种露天咖啡的形式,早在导则颁布之前,就已经非常普遍。在《波士顿导则》中,这种露天咖啡还被专门划分为三种:A立面座位、B路沿座位和C路中座位。
除了这三种形式之外,这种露天咖啡还可以两两组合,创造更丰富的“地摊”空间:
当这个导则落到城市空间中,则形成了这样的场景:
看了上面这几张照片,如果我们再放一张成都地摊的照片进行对比,更可以直观的看出,从空间的形制上,中西方的“地摊”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西方人在街边喝啤酒吃汉堡,而中国人在街边吃烧烤涮火锅。通过好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它们都能为街道增光添彩。
地摊经济应当是街道经济
前面写了这些,基本上是作为信息搬运工,把《波士顿导则》中的内容,以中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文章的最后,希望能表达一下作者的核心观点。
优秀的城市需要“地摊”,而好的设计与管理可以让地摊逐渐步入正轨,城市空间特色的一部分,成为城市活力的一部分。这一点,在其他城市,比如波士顿,已经有实践的先例。
更重要的是,或许我们应该从文字上就有所斟酌——“地摊”这两个字,字面意思就是地上铺的摊,容易给人以简陋的印象,从而容易让人和“脏乱差”、“违规”联系起来。“地摊经济”,更为恰当的语言应该是“街道经济”。是指以城市街道为载体,进行经营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而实际上的地摊,应该仅仅是街道经济的一个形式。在前一篇文章曾写道:在街道上摆摊是城市的原生属性。其实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街道上经营是城市的原生属性。而地摊近日迎来的转运,则是我们的城市向着这种原生属性回归的一个很好的开始。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Tactical Public Realm Guidelines》,若希望获得原文件,请关注公众号,并在后台中发送“波士顿导则”。
作者钱坤,来自塔科玛(Tekuma Frenchman)城市设计,从事城市设计与创新工作,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地产开发学硕士。